查看完整版本: 殲10C罕見掛PL15導彈曝光 解決我軍進攻力量短板
頁: [1] 2 3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15 10:05 PM

殲10C罕見掛PL15導彈曝光 解決我軍進攻力量短板

新浪軍事
近日,在官方媒体的新聞中首次曝光了中國空軍殲-10B戰機掛載國產鷹擊-91超音速反輻射導彈攻擊雷達站的畫面。與此同時,互聯網曝光了殲-10戰機最新改進型殲-10C掛載兩枚PL-10和PL-15的照片。

  殲-10掛載的這些武器,說明殲-10戰機已由早期的空優型逐步向多用途化發展,体現了中國空軍正在逐步提高中、遠距離空戰能力和對地精確度打擊能力。努力解決長久以來,中國空軍空中進攻力量的“缺板”、“短板”。驗證了人民空軍正在堅定地加速實現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官方公布的殲-10B掛載YJ-1畫面



互聯網媒体曝光的殲-10掛霹靂10和霹靂15畫面

實際上,戰斗機多用途化是世界軍機發展的流行趨勢。大名鼎鼎的蘇-27側衛家族,就是先由蘇-27基本型發展出蘇-27UB雙座教練型,再發展出蘇-30MK多用途戰機的。而后續的多用途戰機基本上都保留基本型的空戰能力。這種發展路線也常見于西方戰機,如F-15A進化到F-15E,F-16A/B進化到F-16C/D。“幻影”2000進化到“幻影”200-5/9/5MK2等。雖然多用途化會增加戰機重量,但隨著航空技术的發展,戰機的整体重量仍然可以降到可接受的水平,即使這需要付出費用與風險增加的代價,各國仍然認為承擔這種風險是值得的。

在信息化高技术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攻勢防空的反擊戰已經成為各國防空最重要甚至是最好的形式。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等戰例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清晰的道理:在空中戰場進攻是最好的防御,僅僅抗擊而不反擊的防空必定面臨失敗。只有在空中進行有效地反擊,才能從戰略上取得主動權。單純的守勢防空作戰已經完全無法適應信息化高技术條件下的戰爭模式。而要做到攻勢防空,就需要空軍發展進攻性武器。只有這樣才發展能夠有效突破敵人空防、摧毀敵地面和海上空基兵器基地或者作戰平台的空中進攻力量。而這就對戰機的多用途能力,尤其是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從公開資料可以獲悉,殲-10最開始的定位是作為一款空優戰機來設計的,但是在殲-10研發之初,也就是十號工程剛剛開始時,中國國內沒有一款綜合性能較好的飛機,殲-8和其他機型只具備高空空高速的能力,而面對當時中國周邊國家普遍陸續換裝三代機的壓力,作為當時中國唯一的高性能殲擊機研究計划,軍方自然期望它能具備完備的性能,例如可掛載精確制導導彈對地對海進行攻擊,但這顯然不能是一蹴而就。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空軍的轉型也在逐步加速。對中國空軍來說,本著“小步快跑”的武器發展原則,在已有的作戰平台上不斷進行改進,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武器裝備發展模式。而這其中改進的重點就是打擊系統的規模和彈藥配套問題,以及掩護系統中的電子突防系統的建設問題。此次曝光的殲-10改進系列掛載多型空空導彈、反輻射導彈就是在空軍加强這兩方面能力建設的体現。(作者署名:迷彩派  微信服務號:micaipai)


自上年新一代多用途「輕型」戰鬥機殲10B(C)服役已來,總數已達百多架。而更新了雷達警報接收器、電子對抗裝置、光電傳感器、和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後的殲10C,數量已上超越早停止生產、採用舊半代的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的殲10B。配備了解放軍最新式的PL-10和PL-15導彈之後,殲10C的空戰能力完全凌駕台灣方面現役的所有戰鬥機,即使是將來的改版F-16V型來比較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4:}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15 11:52 PM

tim99 發表於 2017-1-15 11:43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ROCAF拿F-16V對抗J-20是沒有其他最佳解的最佳解,只能拿自己手頭上最佳的戰力對抗。偏偏無知五毛硬是要把J- ...

連殲10C有這些配備的「常識」都沒有還敢來挑機,除了佩服外亦無話可說了 {:3:}
那不如反問一句:F-16V有任何凌駕在殲10C之上的新型配備呢 {:23:}...<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白蓮梵天 發表於 2017-1-16 08:24 AM

越改越先進
就越有本錢跟美.日叫囂

iamhere123321 發表於 2017-1-16 01:08 PM

tim99 發表於 2017-1-16 12:12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毛不會翻牆估狗餵雞找新聞,實在說不過去。現在的國家公務員還真輕鬆,還是閣下只是約聘非正職,所以打 ...

升級一個縮水的AESA,換裝几塊座艙顯示器,就讓F16飛上天了。暫且不說升級以后能有多厲害,打起來這些F-16V能有几架飛上天讓殲10C打都還是問題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qijianwbj 發表於 2017-1-16 01:26 PM

tim99 發表於 2017-1-16 12:12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毛不會翻牆估狗餵雞找新聞,實在說不過去。現在的國家公務員還真輕鬆,還是閣下只是約聘非正職,所以打 ...

貼這個是為了證明————你不識字?
F16V的設備是美國給阿聯酋的F16猴版的簡配版。。。美台一家親啊。
J10C裝備的和J20同等水平的有源相控陣的小型版本。WS10B的推力也達到了145KN,大陸的空空導彈也是美國五角大樓承認的不輸于美國的領域之一,至少新出的超遠程反輻射空空導彈美國還沒有對位的版本。
還是那句話:F16V這種猴版的猴版哪里來的勇氣呀?...<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匪兵乙 發表於 2017-1-16 05:58 PM

iamhere123321 發表於 2017-1-16 01:08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升級一個縮水的AESA,換裝几塊座艙顯示器,就讓F16飛上天了。暫且不說升級以后能有多厲害,打起來這些F-1 ...

不用殲十去打吧
這些F16還是交給遠火快遞公司吧

匪兵乙 發表於 2017-1-16 06:00 PM

qijianwbj 發表於 2017-1-16 01:2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貼這個是為了證明————你不識字?
F16V的設備是美國給阿聯酋的F16猴版的簡配版。。。美台一家親啊。
J ...

你不能這樣吹牛耶
阿共的數據
有公開給國際認證過嗎?

tim99 發表於 2017-1-19 03:24 PM

qijianwbj 發表於 2017-1-16 01:2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貼這個是為了證明————你不識字?
F16V的設備是美國給阿聯酋的F16猴版的簡配版。。。美台一家親啊。
J ...

F-16升級案很早就過了,2012年就有細部項目公開,就算是蘋果日報流的比較方式,光比較有或無,都不會得出J-10C完勝F-16V的結論,得出這個結論還不打緊,整個論證過程才是最可笑的部分。總是有人以為空口白話就是論述,信口開河就是證據,而且所有人都看不出來。


AESA:
用J-10C是J-20雷達縮小版這種攀龍附鳳的比較方式,來證明雷達性能的優越,只停留在入門者的水平。殊不知APG-83也是APG-77、APG-80、APG-81這一系列雷達系譜下的產品。光就硬體來說,J-10C機鼻空間更大,看起來是裝得下更大的雷達,問題是就算你的雷達功率更強,更重要的是後端訊號處理。這點APG-83還跟APG-81部分共通程式碼,J-10C都只有提到硬體的部分,軟體部分沒提供太多資訊,更何況這還有個前提,就是J-20雷達不能輸F-35太多,否則雷達性能差異,還很難說。從寬或從嚴兩種不同方向推估,就會得出F-16V的雷達性能優於J-20雷達,到略輸J-10C雷達兩種天差地遠的結論。雷達本身就是個大學問,光憑一兩項簡單數據,沒有談到任何工作模式、定義差異或是否為極端直,都難以輕易比較雷達差異,更何況從頭到尾連一項數據都沒提出的分析。


電戰系統:
中共對這點諱莫如深,沒有太多詳細公開資料,難以評估。地球上最強的電戰系統,除了美國之外,不作第二人想,這也是現代美軍船艦飛機作戰的精華所在,也是這次升級軍售案中,最具戰略意義的一環。ALQ-213、ALQ-184、ALQ-131、ALQ-211v(9)的升級與引進,算是美軍現役同級裝備,這部分的性能提升和共通性重要性不言可喻。


AAM:
PL-10和AIM-9X的差別在哪呢?JHMCS和J-10C現役的頭盔瞄準器差別又在哪裡呢?PL-15和YJ-91大概是這次升級案中不足的一環,據說有HARM放在關島,但據說不足以採信,天劍二A無法掛載於F-16V,可以說ROCAF與美國現役執行SEAD任務的F-16CJ,最重要的差別就只在於沒有HARM而已了。至於長射程AAM的問題,在其他帖子談過了,要克服的問題還很多,拿到戰鬥機空戰的領域,難度又更高,以J-10這種輕戰機體型而言,與其掛載笨重的PL-15,不如用PL-12更實在。PL-15在重型機上才能發揮得更好,藉由先射使敵機規避/離開佔位,在進入第二輪戰鬥中取得優勢,要達成這個優勢,就得要有更大的載彈量與航程才行。


除此之外,還有JDAM等遠距遙攻彈藥以及對地莢倉,當中的戰略與戰術意義,在於取得GPS軍碼,讓中共干擾關閉衛星訊號的難度大增。以及Link-16戰術資料鏈,讓台灣海空軍達成戰術資料鏈一體化,不曉得PLAAF這點現況如何?還有引進HAVE GLASS II 等級匿蹤塗料,讓F-16成為低可視度戰機,目前的效果看起來是降低搜索距離,而非鎖定距離。這部分的意義點在於執行SEAD任務時,讓S-300等地面防空系統的可探測距離大幅縮小,或者是增加中共空域管制預警的困難。


再來補充戰機MLU(Mid Life Upgrades)的常識。戰機進入壽命中期之後,每年的保修費用就會開始暴增,一年維修費可能會高到當初購買價格的兩成,甚至三成。除非前蘇聯那樣,降低飛行時數,或是設計時就縮短壽限,接近服役末期就直接退役。當然蘇聯的作為是配合他們自身整體國家戰略考量,計畫經濟培養軍工體系、資源多需求大,肯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生產維修,不在意浪費。同時,做好隨時開打世界大戰的準備。否則長期來說,以全壽期壽命維護成本計算,北約式的設計與保修習慣才會比較省,戰機不做MLU直接撐到底,才是拿命開玩笑或是省小錢花大錢的冤大頭行徑。至於F-16這次不換引擎,除了引擎壽命還剩餘不少之外,當初提升的費用從58.5億美金下修到37.35億有關,也連帶地使採購各種新式彈藥的數量下降許多。


要比較現代現役武器孰優孰劣,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除了很多細節不會公開,或者是給假情報混淆之外。現代武器極端重要的一環,在於電子設備的更新與提升。電子設備更新換代很快,軍工產業往往跟不上電子資訊產業的速度,提升軟體比往往比提升硬體簡便低廉。而且西方電子科技長期發展領先的經驗,讓設計者和使用者都明白,直接更新硬體以提升戰力這種直觀的想法,非常花錢,而且需要做更多測試,耗費更多時間,升級空間有限。再者,很多時候硬體的潛力,都沒有發掘完全,以AESA的技術而言,理論上有很多優點,問題是落實到現實層面上,還會受到很多干擾與環境限制,服役早期的J/APG-1就發生過雷達探測距離跟目視距離差不多的窘境,而不如颱風那具號稱最強性能的機械掃描式雷達。這時候限制住性能的反而不是硬體,而是軟體或其他層面。所以與其直接更新,承受更高的時間與金錢成本,以愛國者飛彈系統為例,從現有雷達的PESA,做軟體的更新與提升,不僅更快更省的讓武器服役,更有效率的提升戰力之外,成果更可以反饋到新開發的硬體上。


以手機舉例的話,現代智慧型手機的運算能力,絕對超越NASA在年代的IBM超級電腦,問題是普通人用智慧型手機發射憤怒鳥,而NASA用來發射火箭登月。由此可知,除了硬體之外,如何有效率的運用硬體,將潛力發展到最大,才是現代化電子戰爭中重要的課題。尤其是越高端、越電子化的產品,其內部性能往往越難分析,因為你無法從外觀判斷內部演算法或程式碼,究竟提升到哪個等級了。例如玻璃化座艙也只是噱頭,就像電腦更換螢幕,並不會使運算速度或多工處理能力變快,人機一體化操縱介面,光從表面上看不出太大差別,還是要看更細部的資料與操作訊息反饋才能判斷。


以中共保密到家的性格,資訊多半靠謠傳或是有限公開但信用可疑的來源,實際上具有公信力且正確公開的資訊非常少,多半要靠臆測推斷,這是評估中共武器性能比西方國家麻煩的地方,但是就公開資料和推斷資料評估,也不會得到J-10C完全壓制F-16V這種離譜結論。這種愚昧結論只能反映散布者別有居心、學養不足,或是宣洩情緒的出口而已,不具備任何具有軍事水準的討論價值。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02327804 發表於 2017-1-19 03:43 PM

不要怕我們已經有F-16V,連殲20都不是對手  哈哈.........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19 10:49 PM

先分析一下殲10C加裝上PL-10後對「未來」的F-16V有何優勢
千夫萬喚才「將」到台灣的AIM-9X(block 2)沿用上一代的鴨翼佈局,只加上向量控制的噴嘴。好處是可沿用上代的簡易飛控程式以減輕成本,但鴨翼布局的可控迎角低(20°)、高空過載低(15km以上時只有7G)的壞處就無可避免了!PL-10採用新一代的邊條翼加尾舵式佈局,以飛控難編寫的代價獲得大可控迎角(30°~40°)和較高的高空過載(15km以上時可達15G)!另外PL-10的鏡頭解析度達256x256像素,比AIM-9X的128x128像素高出四倍,有助PL-10比AIM-9X可在更遠的距離前分辨出目標…...<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20 08:09 AM

2. 殲10C加裝上PL-15後對「未來」F-16V的優勢
PL-15採用的雙脈衝固體燃料發動機,比現時F-16用的AIM-120C7上的一般固體燃料發動機比較,除了航程更長外,終端的速度亦更高,令敵人更難逃跑 {:46:}

tim99 發表於 2017-1-20 04:22 PM

本帖最後由 tim99 於 2017-1-20 04:23 PM 編輯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19 10:49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分析一下殲10C加裝上PL-10後對「未來」的F-16V有何優勢
千夫萬喚才「將」到台灣的AIM-9X(block 2)沿用上 ...
還是那句話,現代武器太過精密複雜,光憑少數幾項指標就要判斷孰優孰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當中會有很多關鍵的空白之處,只能靠猜測或拿以往的經驗填補,這樣落差就會非常巨大,稱不上準確。


這裡先不追究資料數據的可信度跟來源,先前的發文已經寫過,盡管理論跟硬體有優勢,但是武器要全面發揮理論上的優勢,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以翼面推斷機動性優劣的前提是:PL-10要具備與AIM-9X相同的動力與噴嘴控制能力。「外型允許」更大範圍射角和過G機動,和「真正具備」大射角和過G機動是兩回事。AIM-9X的技術途徑就是美國慣常手法,將簡單的動力控制面完全發揮,搭配成熟的穩定機體控制面,假如有夠強的向量噴嘴,就可以放棄高機動控制面。還有,你說鴨翼布局可控攻角低,高空過載低,而沒有其他定義和細節敘述,有沒有認真動腦想過,這樣子的形容詞,放在連向量噴嘴都還沒有的J-20身上,是不是很貼切呢?當然,這個推論是錯的,只是舉例提醒,不把細節跟定義寫清楚,會發生什麼樣的糗事。


PL-10技術途徑就像蘇聯,採用飛控比較困難的動力控制面,但是能否發揮理論上的潛能?資料太少不知道。理論上,利用邊條翼發揮整流效果,整流給前掠翼尾翼,而在部分角度發揮穩定效果,並在某些特定角度發揮超機動效果。不過邊條翼加前掠翼尾翼的設計並非首創,台灣幻象2000用的MICA飛彈就是,只是性能取向不同,PL-10則是多出向量噴嘴而已,實在看不出究竟新一代到哪去?要談論飛彈的機動性能,千言萬語不如一張飛彈包絡線圖,不過能否找得出來,而圖中內容是否可信,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但至少有所本而不會流於空打空。


至於鏡頭解析度的問題,應該要明白的是,像素越高的圖片,所需的儲存空間也越大,連帶開啟時間也越長,軍事用途不是一味追求高解析度,反而更重視惡劣天候性能、低光度夜間性能、長時間震動可靠性等等,不然你把I-PHONE7的鏡頭裝上去,豈不是更高級?與其一開始追求過高性能自找麻煩,不如投入現役測試通過驗收,找出問題再升級,這就是美國螺旋式升級的做法。性能良窳除了看硬體產品年代之外,更重要的是看軟體研發水準,以及系統後續升級精進幅度與頻率。所謂沿用上代簡易飛控程式跟128x128像素的說法,根本是把Block1和Block2搞混了,尋標器、引信、軟體跟資料鏈早就換過一輪了,連維基資料都沒看過就妄下斷論。


同樣的說法,也常見於吹捧J-20的電子元件比F-35更好這件事,對於更晚開發的機種而言,採用更新穎的零件是很正常的事情,問題是能否順利整合,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對於現代高科技武器而言,才是更重要的精髓,只看硬體的表面效能,永遠找不出藏在細節裡的魔鬼。迷信硬體的人,就會得出F-22的二維向量噴嘴,遜於Su-30MKI三維向量噴嘴的結論。


還有,我不太懂強調高空過載的重點在哪裡,因為15KM大約是50000英呎。F-22先前供氧出問題,曾經限制升限在25000英尺,原先設計也只有40000英尺。中共戰機真的能飛這麼高?難道主要用途是為了跟外星人打狗戰嗎?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im99 發表於 2017-1-20 04:36 PM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20 08:0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殲10C加裝上PL-15後對「未來」F-16V的優勢
PL-15採用的雙脈衝固體燃料發動機,比現時F-16用的AIM-120C7 ...

那麼雙脈衝跟一般火箭發動機的差別在哪裡呢?你自己右上角的圖例就很明顯了不是嗎?


雙脈衝火箭在彈道末端的高速,是透過降低射程前段的速度達成的。同樣的問題我也要再說一次,這種比較方式,是要建立在兩者其他方面都相同(不變因),只有引擎不同的狀況下比較才有意義(變因)。那麼你能確定AIM-120C7的推進火箭,跟中國自己做實驗的推進火箭相同嗎?如果沒有,那這種比較只有很低的參考性質。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im99 發表於 2017-1-20 07:22 PM

還有,麻煩先把自己轉貼的文章和圖片看過一遍,理解之後再拿來當證據。


依照右上角那張關係圖,只能當短程AAM來用。第一脈衝火箭才十公里,甚至不到就開始衰減,拿來當中遠程AAM來用,別說雙脈衝火箭了,六脈神劍都不夠用。假如那張圖裡的火箭引擎跟PL-15沒有關聯,那麼擺這張圖的用意是來搏君一笑?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1-20 08:56 PM

tim99 發表於 2017-1-20 07:2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還有,麻煩先把自己轉貼的文章和圖片看過一遍,理解之後再拿來當證據。




圖表內數據絶無任何問題,因為根本沒有任何距離、時間和速度的數據出現{:46:}
如果你看到問題就一定是你自己看錯了{:3:}
<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