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8月活動】文章分享(討論加分) -【瑜珈這檔事】身心靈探索之旅
頁: [1]

Arton 發表於 2018-8-23 09:41 AM

【8月活動】文章分享(討論加分) -【瑜珈這檔事】身心靈探索之旅

本帖最後由 Arton 於 2018-8-23 09:44 AM 編輯

練習瑜伽 不光只是對肢體有益處
本文作者也是我的一個老師
她本來有憂鬱症跟睡眠障礙
藉由[放鬆與呼吸覺察的練習]體會到其中的益處
經過七年的練習完全擺脫了憂鬱症的困擾


分享這篇 [身心靈探索之旅]
讓大家可以了解瑜伽的益處

看完後可發表心得感想
版主們會幫大家加分滴~~
(+5~30分 八月底截止)




===============================================================

今天在聯合報專欄,要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陷落谷底的時刻,而我很幸運地,不只走出來了,身心也因此獲得轉化,然後將我所獲得的呈現於教學與書寫當中,這大概是我能給予讀者及學生最好的禮物了。
希望能透過此文,幫正在低谷奮戰的讀者加油,生命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永遠都不要輕易放棄!
____
【瑜伽這檔事】身心靈探索之旅
2018/08/07 06:00:44 聯合報 文/Phoebe Chang(張以昕)

瑜伽老師總被賦予著健康、陽光的形象,教導學員如何鍛鍊身心及建立正向的生活態度,並陪伴學員攀爬、探索內在的每一座山峰。
我常遇到一些正與憂鬱及失眠奮戰的鬥士們,課後交流時,會不斷鼓勵載浮載沉的他們持續練習,終能窺見生命的光亮。

放鬆與呼吸覺察的練習
有時在課程結束前,我會引領學生做「系統放鬆法」的練習。躺在攤屍式,從頭到腳,逐區鬆懈全身肌肉的緊張,不到三分鐘便鼾聲大作。他們在下課後總是說,雖只睡了十分鐘,但在放鬆狀態下入睡的效果,實在「滋補」無比,好似已睡了數個小時。
某天在「瑜伽睡眠」(yoga nidra)的課堂上,我一邊出聲引導,一邊進入靜坐的狀態,跟著大家一起逐步放鬆身體,最後,師生皆處於深沉的靜定當中。
坐於暗室裡,我忽然想起自己十七歲時,陷於抑鬱和睡眠不佳的症狀,於是尋求醫療及諮商的協助。服藥的過程讓我常感昏沉,也全然不知如何放鬆。情緒低落的狀況一直難以改善,於是醫生安排我去做「生理回饋」(Biofeedback)的放鬆訓練。
治療師讓我躺在一張柔軟的沙發椅上,連接腦波儀、指溫儀等測量器材,然後要我閉上眼睛,以平靜而輕柔的話語聲,指引我將意念放在呼吸上,接著從頭到腳放鬆身體。
對於環境總是保持警覺的我,不太容易在陌生的空間入睡,但那時的我當場睡著了!甦醒之後,全身輕盈許多,沉重的心情也一掃而空。那是我第一次了解「覺知呼吸」對於身心放鬆,竟有如此重大的影響。
在那次經驗的六年之後,才正式接觸瑜伽。原本不愛運動的我,透過規律的體位法練習,變得健康起來,原本的痠痛、胸悶、失眠也消失無蹤。堅持一年後,再也毋須倚靠藥物入睡。當身體打開,壓抑在心中的恐懼、焦慮漸漸獲得釋放,跟隨老師的口令,一吸一吐,沉浸在停留時的穩定與舒適之中,在每一個當下穩穩扎根,同時也在每堂課的大休息,學著將所有的壓力、哀傷、痛苦都隨著吐氣,交給地板。
「每個吐氣都要吐盡,如同我們願意全然放下,將心淨空,才能給予下一個吸氣更多空間,盛裝更美好的事物。」我一直將這份感動深植心中,日後見到學員在練習前愁眉不展,頻頻抱怨身心不適,下課後卻是春風滿面、如釋重負,完全判若兩人,都會讓我滿足不已,這也是我持續分享瑜伽的理由。
後來,我在喜馬拉雅瑜伽傳承裡接觸到更多的放鬆訓練,同時也學習靜坐之道,還在印度瑜伽學院的實驗室裡,進行靜坐時的腦波評估。當醫生再度幫我接上腦波儀,量測呼吸及肌肉放鬆的程度,雖身處與昔時類似的情景,然而十幾年後的我,已更能掌握放鬆的方法了。
瑜伽大師斯瓦米˙拉瑪(Swami Rama)在討論呼吸的課題時曾說,一般人的呼吸常會犯四個錯誤:短淺、不勻、有聲、停頓,這會造成心跳過快、擾亂肺臟的活動及所對應的迷走神經,甚至造成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會導致情緒不穩及身體不適。因此無論是在體位法、調息法、靜坐的過程,甚或是日常生活,都需要不斷關照呼吸,從而控制自己的感官,才能降低外在世界對於心靈的種種干擾。
當我們放下努力和期待,活在當下、心無旁鶩地行動,就能感受放鬆。而每當要結束一堂瑜伽課時,我會發自內心地祝福學員,終能尋得內心的平安,猶如我十幾年來的探索與蛻變一般,依循適合自己的方式,充滿彈性與力量地面對生活。

觀察與研究自己
在求學期間,我曾接受過心理諮商數年。這些諮商師不但讓我暢所欲言,還引導我從主觀的角色中跳脫出來,用客觀的視角審視自己在每個事件當中的情緒、念頭和想法。經過縝密的解析,在經驗裡得到啟發,原本的「壞事」全都成為幫助我成長的「好事」,從中獲取轉化和昇華,不再耽溺於覆頂的情緒巨浪之中。
透過諮商師的協助,我愈來愈認識自己,並接受人格特質中每個不同的面向。當有不舒服的感覺出現,也能更快地察覺到,並採取接受的態度,不再嚴厲地批判自己,迷失在內在風暴當中,怨天尤人。
猶記得我的最後一位諮商師,在我精確地分析完自己在某個事件中的情緒,還喜孜孜地談論從中學會的事,他用讚許的眼神看著我說:「我覺得妳一定會好,因為妳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果然,在經歷七年的藍色憂鬱後,我終於破蛹成蝶。初時仍搖晃不定,而後遇見瑜伽,藉由練習再度站穩腳步,並產生莫大興趣。深研多年之後,如願成為一位瑜伽老師。
每當回首曾經走過宛如地獄般的漫漫長路,好似已是上輩子的事了。當我歷劫重生之後,這些過去的經歷也讓我今日的教學擁有純然的力量,得以同理和陪伴每一顆破碎而疲憊的心。期許自己能活在愛裡,並分享此愛,作為一個寧靜的管道,將光傳進許多人的心中。
帕坦加利在《瑜伽經》一書中,介紹諸多實際能幫人控制心和心的種種作用的方法,其中一項即是「自我研習」(Svadhyaya),這跟當時諮商師陪同我所做的練習非常相似。斯瓦米˙拉瑪解釋:「我們的內在有很多既輝煌而奇妙的層面,若你能了解自己的思維過程,而且能夠越過它進入潛意識層面,就會發現內在世界遠勝過外在世界。」在真正認識自己之前,我們都是一群徘徊在外、無「家」可歸之人,唯有深入研究自己的本性,包括行為想法、情緒、慾望,才能了解自己的慣性與思維,將心力從外導向內,知曉心的本質,回歸心家。
我也經常在書寫的過程中,發掘事物所擁有的多重面向,不同於初次迎接時的短淺與粗糙,每件事物的背後都有訴之不盡的豐富意義,若是失去觀察與沉思,它將迅速萎縮在記憶及表象之中,十分可惜。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不可言說的深意便能被緩緩揭示,那將是滋養生命最好的養分。
瑜伽大師告訴我們:「每一個事件都是生命之母所精心設計的,為的就是讓我們得到成長。」這個世界即是人們心念和意識的投射,生命中的一切都出於自己的建構,因此我們責無旁貸,必須為自己的每個想法、感受、快樂和痛苦負責。
受苦是必須的,若受得不夠,不足以讓人想奮力改變,那麼這苦就非常必要。直到某天來到臨界點,終於發自內心想做出改變,覺醒才有可能發生。
在啟動改變的過程,我們將會重新喚醒自身的力量。剛開始勢必非常困難,因為作為一個自認為被加諸苦難的人,會感到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並不需要承擔責任,或從未意識到這個苦是需要由自己負責的。
但若能冒險跨出第一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和行動,一切都將不同了。新的力量將會從心萌芽,意識到要獨自扛起每個抉擇的擔子,而不再埋怨別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
面對真相,才能獲得真正的力量,慢慢活化生命的每個層面,然後在某個時刻驀然回首,將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強壯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