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道的動態:《道德經》第一章新譯 [打印本頁]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2-22 06:50 AM     標題: 道的動態:《道德經》第一章新譯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譯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這東西,不論怎麼描述它,都不會達到真實和完全的地步,因此描述出來的道並不是「道」。不僅如此,「道」雖然有它的名字,但替它取的名字,例如這裡取的道,不論怎麼貼切,卻都不是它的真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不被任何名字之義所限的無以名之的真道,是起初天地的創造者;但被依所取名字之義所限的有以名之的顯道,是以後萬物的母親(註一)。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所以,作為一個無欲的局外人,可以觀賞真道呈現的彩妙;作為一個有欲的探討者,可以觀察真道演變的微妙。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呈現的彩妙」和「演變的微妙」這兩樣,其實都是真道運行的結果 — 兩種互為因果的不同結果。有心人可以從「呈現的彩妙」算出此刻「演變的微妙」;反之,可以從「演變的微妙」描繪下刻「呈現的彩妙」(註二)。這兩種互為因果的不同結果,互相推演下去,可是非常玄妙,玄妙又玄妙,是進入玄妙到遠勝可以變出各種奇妙的萬花筒之境的門。

註一:真道玄而又玄,玄到超出(姑且名之)認知的地步(不見得是科學上的認知);天地的創造就超出認知地步。顯道應是可名和可道的真道,但顯道部分內容,因對真道錯誤認知,並不在真道內。真道當然也是萬物的母親,因為天地萬物都出自真道。

註二:在微積分學上,「真道呈現」相當於函數,「真道演變」相當於這函數的導函數(在這裏是瞬間變化率)。
作者: asv886    時間: 2016-2-23 11:24 AM

我感覺是這樣的
自宇宙大爆炸以來天成天地形地
萬物各自演化
其中有智慧思想者
試以己慮析定天地規律
以為天地萬物名更為自然之律定則
以之為世間之道.
但一切不過是存於這個群族之間的論述定律
物有五觀,以目視以耳聽以鼻嗅以口嘗以體試
嘗以一逹觀之人的見解以論述世間
或集眾人之五觀體驗以立著
都難以全述這世間這宇宙或更在這宇宙之外的時空.
之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作者: geckony    時間: 2016-2-24 02:0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涼山Ghost    時間: 2016-2-25 11:34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2-26 12:23 AM

涼山的看法很有意思
基督教認為神無所不在
猶太教有一神秘學派,Kabbalah,認為神是從無創造宇宙。其中有一位學者,Issac Luria,他認為神為了創造,首先收縮他自己,直到一點,然後再澎漲(創造)
這符合大爆炸理論;宇宙循環不已:爆炸,澎漲,極限或碰壁或其他,縮收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2-27 11:47 PM

道無為應該是道自然而然的為,才能無不為
**
至於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表現德時,也要自然而然,不做作,不虛偽。這樣不顯出德的痕跡的作為,叫不德,這樣的德是有德,是真的有德。
有人自誇他讚「溫良恭儉讓」,是(這人)下德,不失德(嘴巴上上有德,大家都這麼說),是以無德(其實是沒有德的人)。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2-29 09:54 AM

下文的「其致之」的翻譯應該是「反著幹」會導致的後果、、、、、、、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

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3-7 07:22 AM

關於奧修,我找到底下這篇文章:

【哲學】奧修 解析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909057/

錄下:
「道可道,非常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當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會出現醜(的認知);
有和無在成長中相互依存;

      所以,有和無是一起的;難和易在完成中相互依存;

  長和短在對比中相互依存;
  高和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
  調和音在和聲裏相互依存;
  前和後在伴隨中相互依存;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間,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美和醜是同時出現的;善和惡是同時出現的。
**同美醜和善惡,有和無是同時出現的;你說你擁有財富,就表示你同時知道口袋空空的滋味。老子要歸樸反真,他是要去有無,去難易,等等,不講相互依存。所以他接著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等等,表示不要有上述的分別心(有無等等)。但老子自己也做不到,例如,他散步時,容不下他人在旁邊讚美風景。)

**其實,老子的哲學和釋迦摩尼類似,他要人去掉這個,去掉那個,追求那空裏的「實物」。依心經,菩薩的極致是達到空,佛的極致是在空裏悟。

**至於耶穌,他是劍及履及的拯救者,大改革者。奧修看到耶穌拼死拼活,卻好像無動於衷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3-8 10:35 PM

水柔能克剛?
有兩點
1 如果億萬噸的水可以把一樓房沖刷得無影無蹤,能能搖動億億噸的鋼?
2 水沒有外力推(或拉),那能動?能摧?
作者: TIGER6G    時間: 2016-3-8 11:17 PM

道 不可以用 訴說 描述作為解釋
名 不可以用 名字 或命名做解釋   對[字]的認知太狹隘 永遠無法解釋 古文的本意
對古文無法認知 就更不可能去理解其中哲理
給個提示   何謂[名] 就式[可名狀]的  有形的[比如石頭] 或可感知的[比如風] 這屬於有名
道 無[名] 是一種看不見 感覺不到 卻又存在的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裡的斷字 也不是這樣斷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提示就到這裡吧  解釋完所有的字太難了  從字到義 到哲理  還很長的路  


作者: Fasces    時間: 2016-3-10 06:45 PM

個人對於無為而治的無為比較好奇

會不會所謂的無為其實是無為(四聲)

無所求而治,英文翻譯叫做 to do for nothing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3-11 03:16 AM

本帖最後由 nrenumber 於 2016-3-11 03:38 AM 編輯
TIGER6G 發表於 2016-3-8 11:17 PM
道 不可以用 訴說 描述作為解釋
名 不可以用 名字 或命名做解釋   對[字]的認知太狹隘 永遠無法解釋 古文 ...

替孩子取名時,是不是要把這名的意思加在孩子上,用名描述孩子的特質?
命名可以說要使具這名的事物「可以名狀」
在小孩身上,可能做到,也可能做不到,但都要去做
例如,小孩命中缺火,名字都有「火」
還有,對徼可能有疑問
徼有一個解釋:邊界
既然是「以窺其徼」,就表示當事人不處在邊界上,就是遙遠的地方

如此,就要觀察道的變化,試圖去知這邊界是怎樣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3-11 03:24 AM

本帖最後由 nrenumber 於 2016-3-11 04:14 AM 編輯
Fasces 發表於 2016-3-10 06:45 PM
個人對於無為而治的無為比較好奇

會不會所謂的無為其實是無為(四聲)

「無為」應該是自然而然地為,不應該為(ㄨㄟˋ)為(ㄨㄟˊ)而為(ㄨㄟˊ)或強為
就像佛說的,度了眾生卻無所度;或耶穌說的,右手做了好事,不要讓左手知道

作者: nrenumber    時間: 2016-3-11 03:28 AM

chihou1996224 發表於 2016-3-10 07:01 PM
你O既創作力量同幻想,真係會嚇我一跳喎。

習慣了,以後會適應
2000多年前的觀念,應該改一下,適應新時代
這改也不是毫無根據,雖然跟對原文的理解有關
作者: axie    時間: 2018-2-16 08:54 PM

樓上的全都講錯了現版道德經錯綜複雜竄改一通,中國考古發現到目前較早的道德經,第一句是說:道可道也,非恆道也,跟現在版本根本差很大,還有,五色使人目盲,這句是錯的,真正是五色使人目明,道德經經後世之人串改誤人子弟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eb01.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