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澳洲資安專家萊特︰我就是比特幣之父〉〈LTN〉〈2016-05-03〉 [打印本頁]

作者: iiifgh    時間: 2016-5-4 12:27 AM     標題: 〈澳洲資安專家萊特︰我就是比特幣之父〉〈LTN〉〈2016-05-03〉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6-5-5 07:27 PM 編輯

澳洲資安專家萊特︰我就是比特幣之父
自由電子報     2016-05-03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自二○○九年問世以來,發明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究竟是何方神聖,一直是個謎;澳洲資訊安全專家及企業家萊特(Craig Wright)最近終於向英國媒體承認,自己就是比特幣之父。

[attach]114154863[/attach]
澳洲資訊安全專家及企業家萊特(Craig Wright)承認,自己就是比特幣之父。(取自網路)

萊特日前向英國廣播公司(BBC)、「經濟學人」等媒體承認,自己就是比特幣的發明人;他在受訪時以比特幣開發初期創造的加密鑰匙,在數位訊息上簽名,從技術面為自己「驗明正身」,這些加密鑰匙與「中本聰」創造的比特幣群連在一起,是無法以逆向工程方式破解。
若真是中本聰 傳擁比特幣值145億元span>

萊特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他是發明比特幣的主要人物,但有其他人協助;他計畫公布資料,讓其他人以加密方式認證他就是中本聰。萊特說,公開身分是想平息外界對中本聰瘋狂的「起底」,因很多不實報導已造成他周遭的人困擾。

但外界仍有存疑聲浪,不過,比特幣基金會創始人之一經濟學家馬托尼斯(Jon Matonis)說,經過加密、社交和技術三個層面的認證,非常肯定萊特就是中本聰。

據研究人員指出,中本聰可能持有高達一百萬比特幣 ,價值約四‧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四五.二億元)。

過去「紐約客」、「新聞周刊」與其他媒體一直在調查,想揭露中本聰的真實身分,還曾點名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薩波(Nick Szabo),以及居住在洛杉磯的日裔美國人中本聰(Dorian P. Satoshi Nakamoto),但這些人都矢口否認。

去年十二月,美國兩家網路期刊Wired和Gizmodo接到據稱從萊特那裡偷來的文件,顯示他參與比特幣計畫,之後就點名他可能是比特幣發明人。在媒體爆料後,澳洲警方很快就搜查萊特住所;但稅務機關表示,搜查行動與比特幣無關,而是對納稅問題進行的長期調查。

比特幣自問世以來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波瀾,二○一三年十一月底兌美元匯價首度超過一千美元,最高價來到一千二百美元,比金價還貴,受到投資人追捧,多個交易平台陸續成立,卻也因樹大招風,引發各國政府疑慮,紛紛祭出限制措施,使得比特幣匯價回軟,目前一比特幣約可兌換四五○美元。



比特幣之父身份曝光 澳洲企業家賴特就是中本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3  07:51 

[attach]114154865[/attach]
澳洲企業家賴特自認比特幣始創人「中本聰」。  圖片來源:

虛擬電子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神秘始創人身分曝光,澳洲企業家賴特(Craig Wright)周一(2日)先後向英國廣播公司等3家傳媒表白,指自己就是「比特幣之父」中本聰,並提供相關技術證明。

比特幣(Bitcoin)的構想最早見於2008年一篇署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論文,該篇論文勾勒了點對點電子貨幣構想,比特幣軟件2009年推出。不少傳媒展開長時間追查中本聰是誰,但苦無結果。2014年2月,《新聞周刊》聲稱已找到中本聰,認為美國日裔Dorian Satoshi Nakamoto便是中本聰,但為其本人否認,中本聰亦在網上發文否認。去年12月,科技網站Wired 及Gizmodo指賴特便是中本聰,他們收到賴特被盜的文件及電郵,當中包括他2014年否認《新聞周刊》報導。

《星島日報》報導,賴特周一(2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自己就是中本聰。他當場以比特幣開發初期創建的加密密鑰簽署數碼信息,這串密鑰與史上首個比特幣區塊鏈(資料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足以證明他就是中本聰。他邊示範邊介紹說;「這就是在2009年1月,向哈爾芬尼發送10個比特幣的第一筆轉帳。」

已故著名密碼學家哈爾芬尼是協助解決比特幣技術問題的其中一人。賴特說:「主要是我做,但有其他人幫忙。」除了BBC,賴特也接受了《經濟學人》周刊和《GQ》雜誌訪問。他並發表網誌,解釋技術和提供代碼示例,說明創造比特幣的過程。

比特幣推出多年來,始創人一直身分神秘,傳媒也曾誤認其他人是中本聰。直至2015年12月,美國科技網站Wired和Gizmodo根據外洩文件,指賴特與比特幣創辦人的特徵非常脗合,之後有更多記者追查賴特和他身邊的人。

當時賴特沒有回應報導,如今卻突然公開身分,他解釋:「外間有很多捏造的故事,我不希望傷害到我在乎的人。我不想他們任何一個被這件事影響。」他表示不想成為公眾人物,他是被逼公開身分,「我想工作,我想繼續做想做的事。我不想要錢。我不想成名。我不要崇拜。我只想一個人呆著」。他又說,他現在可以公開他的研究和學術工作,幫助人們了解比特幣的潛力,他相信比特幣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比特幣基金會創會董事梅頓尼斯(Jon Matonis)表示,經過加密、社交及技術上3個層面的認證,非常肯定賴特就是中本聰。但《經濟學人》提出多項質疑,包括他是否該密鑰和技術的真正擁有者,認為要證實賴特是否真正的比特幣創始人「沒那麼容易」。

比特幣發明者一直自稱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賴特被問道為何取這個假名時,解釋Nakamoto是指日本18世紀學者兼商人富永仲基,不過他未解釋Satoshi的由來。

《經濟學人》坦言,不能確定賴特是否真的是中本聰。該刊稱,賴特雖然對他們的提問提供可信解答,而且也似乎擁有比特幣相關技術知識,但疑團仍然不少﹕賴特以中本聰一個密鑰來證明自己身分,但他可能利用超級電腦演算,或由其他人提供密鑰,而且他並未能提供相信是中本聰使用的其他密鑰。

賴特公開身分的時機亦令人懷疑。6個月前,他曾跟撰寫阿桑奇傳記的蘇格蘭作家奧克根(Andrew O'Hagan)接洽,容許對方自由採訪他及家人、研究及生意伙伴。奧克根目前正為《倫敦書評》撰寫有關賴特的長文,也相信賴特真是中本聰。《經濟學人》稱,這顯示賴特早在部署曝光,並非其口中所言單純要「以正視聽」。

《經濟學人》還指出,賴特曝光也將影響比特幣發展。比特幣的開發者目前正為是否增加比特幣區塊大小而爭論不休。賴特曝光後聲言支持增加比特幣的區塊,更表示若他可以重頭再來,會將比特幣的供應改為穩定上升。他說,比特幣更流通不會違背分散支付系統的初衷。

路透社引述比特幣專家指出,中本聰身分曝光對比特幣發展影響深遠,他擁有的比特幣數量足以影響比特幣價格。研究人員相信,中本聰可能擁有100萬個比特幣,市值相當於4.4億美元。有比特幣投資者表示,若賴特真的擁有100萬個比特幣,其他投資者必定緊盯他的動向。賴特稱,他會慢慢兌換比特幣,避免令價格暴瀉。

澳洲一直在爭論應如何將比特幣納入稅網。Wired去年12月指賴特可能便是中本聰後,當局曾搜查賴特的家。澳洲稅局2014年12月表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應被視為資產而非貨幣,要繳納資本增值稅。

目前已有多種商品和服務接受以比特幣付款,甚至連勒索電腦病毒也要求以比特幣作為贖金。現時約有1550萬個比特幣流通,每個約值449美元。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比特幣曾被外界視為有望取代現有貨幣體系的新星,成為一時風潮,不過近年發展屢受挫折,2014年最大交易平台Mt. Gox 疑遭黑客盜取85萬個比特幣而停止運作,近期參與開發比特幣的社群更因發展方向分歧而爆發內訌。

有關爭拗主要圍繞記載交易資料的區塊容量。目前每一區塊的資料容量上限為1MB,由於比特幣交易愈來愈多,導致系統處理交易時出現瓶頸,確認一宗交易需時約40分鐘,需加大區塊容量提升運算速度。不過有開發者希望區塊容量保持不變,以免系統提升後令比特幣資源集中在擁有高性能電腦的一群手中,違反比特幣分散支付系統的初衷;另一陣營則希望藉增加區塊容量,令比特幣成為更通用的交易系統。

儘管比特幣光環褪色,其運作核心「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卻成銀行及大型商戶的新焦點。區塊鏈技術可同一時間由網絡上多部電腦核實交易資料,並在有如公共帳簿的區塊鏈中留下不能更動刪改的交易紀錄,交易可快至數秒之間完成。對於向來需依賴公證及文件記錄核實交易的大型企業而言,區塊鏈技術可顯著提升交易效率。

《財富》雜誌去年12月報導稱,科技巨擘IBM、英特爾(Intel)及摩根大通等主流金融企業均對區塊鏈技術寄予厚望。

《經濟學人》則指出,俄羅斯及中國等國家央行正積極研究運用區塊鏈技術,開發自家虛擬貨幣系統,計劃讓個人和企業開戶,提供全面存款保障。屆時央行可完全掌握用戶交易明細,甚至可完全取代實體貨幣,推行負利率等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時,操作亦將更輕易。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eb01.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